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规范生活下的教师立场及追求(2)

时间:2014-05-16 16:09 点击:
二、超越既定规范常履常新 坚守规范绝不意味着循规蹈矩。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生活一般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不少教师甚至常年教授特定年级的特定学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具有超越既定

  二、超越既定规范常履常新

  坚守规范绝不意味着循规蹈矩。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生活一般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不少教师甚至常年教授特定年级的特定学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具有超越既定规范的意识。

  首先,日常规范尽管是教师思想和行为的依据,但它仅仅对教师的各项生活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和基本性的要求,其综合性往往较强,因此对教师的一些生活细节往往力所不及。反过来讲,常规也不能制定得太过具体,不应细化到教师生活的细微之处。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囿于规范而不能自拔,常常抱怨规定过多、“管”得太死以致不得不过一种循规蹈矩的教育生活。甚至,在纷繁的规范中泯灭了自己种种崇高的想法,沉于其中而依教条行事,过上了一种庸俗、重复、毫无新意的生活。这样的教师纵使有30年的教学生活经验,其实质也不过是有“30个一年”的生活经验而已。事实上,由于教师的种种规范性的内容十分广泛又极其复杂,教师可以从自身生活的不同层次去理解规范,也可以从规范要求的不同程度去践行规范。规范的综合性及其执行过程的这种选择性,给教师生活的个性化留下了空间,教师对规范的践行是可以做到常履常新的。

  其次,尽管抛弃规范过一种毫无拘束的生活并不可行,但教师多彩的生活样态仍然可以展示出来。当前,很多学校都强调对教师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但须知,这种规范化应是一个具备包容性和宽容心的概念,而绝非要铸造一个易于量化管理和硬性督查的、狭窄而程序化的模子,把教师的生活硬生生地搬来往里面“套”。例如,在教师的日常用语方面,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虽然不主张教师用方言教学,也不主张教师用方言的语法书写,但却应当容许教师在课堂教学抑或作业批改中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更有感化力的方言土语。只要它们是恰当的、富有表现力的,就当允许教师“出新”。非但如此,学校的规范也应容纳某些“外来语”和时髦俏皮的时语。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正是由于在课堂上使用时才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和代际差异,让教学达到了理想之境。[1]至于教师书面语言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所谓的“规范化”更应为之广开门路。总之,在教师那里,规范化绝不应被理解为教条化、本本化,只要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无碍于教育教学的基本秩序,就应是合乎规范的。事实上,这样一来,规范反而能够得到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遵循,其原因就在于这种规范具备弹性、能够包容,故能为教师所认同、倚用。

  第三,规范在更多情境下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教师的教育生活固然要受到规范的指引,但教师每天面临的教育情境却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这一基本教育事实也要求教师不能够时时处处拿既定规范来制约自身,否则也很可能会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基于这种认知,提倡教师对规范的遵循,绝不是要为教师的生活确定一系列一成不变的典章法规。教师面对规范,既允许“除旧”,也允许“布新”,“除旧”或“布新”的依据则应是动态教育情境的发展变化,只要能改进自身生活、利于学生发展,就应予以承认,而不能一味斥之为“反规范”。在现实中,一些教师认为规范了就难有个人风格了,视规范为自由个性张扬的羁绊,这不是对规范的过虑就是对规范的误解。如果对规范理解不恰当,对教师自身发展也难免产生消极影响。

  三、批判不良规范勇于担当

  前述两种类型的“规范”,都属于正统和正派的规范。除此之外,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也经常会遇到种种不良规范,这种类型规范可能就不那么正派了。当前,较为典型的此类规范主要有:为了应试而强加给教师的种种“规范”,为了迎合上级行政部门大搞面子工程而产生的对教师的种种“规范”,强迫教师认捐、认“劳”、认“怨”的规范,以各种理由损害教师正当权益的“规范”,等等。一个有追求的教师,面对此类规范,应具备批判的勇气,否则自身就极易受到上述种种非正派规范的不良影响。

  批判当然意味着正视、不逃避,倘若连正视的勇气都没有,甚而刻意逃避,批判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然而,在现实中,不少教师“眼不见为净”,对于种种危害公共利益和学生权益的“潜规则”不闻不问,对“潜规则”往往听之任之。就笔者对一些教师的非正式观察来看,这些教师当中逃避非正派规范洁身自好者有之,跟随潜规则从中获利者也有之。无论基于哪种情况,其实质都不过是对非正派规范的漠视甚而屈从。这些教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缺乏批判规范的勇气。也许不能说这些教师的品德就很低劣,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样的教师其追求不会太崇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